接班計劃的時間是必經的過程

本文作者為鼎愛文化事業執行長 林侃

接班計畫是不可避免的過程,不管是學著放手或學著繼承。

在遇到不少中小的家族企業之後,有個相當有意思且共同的觀察,多數的二代原先並沒有特別想要接班,或者這麼說吧,他們有著其他的志業,直到跟自己的父母工作前,都還在猶豫著自己的決定。

原先他們可能對於自己有其他的想法,不管是當業務、電子商務、開咖啡店、國貿或各種職業等等,就是沒有預計要接班。但無論如何都在最後一刻繼承了家業,他們的心情是希望不要讓父母的心血白費,然而開始工作之後,卻發現自己很難握有實權,有心想要改革卻沒有實際的影響力。

客觀的來看,這瞬間的決定影響了親子的關係,卻改變不了公司一時的狀態。也就是說,有很多的接班計畫,是等到孩子開始進入公司之後才發生的,在這之前沒有完整且有系統的安排學習,這也難免,畢竟孩子可能並沒有想要接班,太早安排又會有揠苗助長的疑慮。

他們當時捨不得父母的經營一輩子的心血沒有被傳承,但這些子女可能忽略了以這樣的心血來說,父母若要放手也需要相當的時間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安排接班計畫,一方面除了讓接班人可以累積實力以外,另外一部分就是讓父母在接班計畫中,慢慢因為看見子女的實力而感到踏實,過程中也才能逐步的放下實權。

我自己則在接班計畫中,無數次讓父母見證我的能力,當然我也犯過各種錯誤,但最後成功得到託付,對我來說這是無上的榮耀(要知道跟得到父母的肯定比起來,父母願意真正移交權力是更不容易的事情,這意味著他需要放下一部分的自我,畢竟我們雖然是父母的自女,但父母的公司是他們自己本身的一部分。),我有能力也有權力可以選擇公司的未來,並為此負責。

從小的學習,以及在階段中突破困境,在各個專案中獨當一面,成為好手,接著擴展到不同的領域,開始懂得面面俱到。無數次想要放棄接班,並不想讓自己的青春埋在父母的血汗中,到找到自己的方向,試著摸索意義到自己賦予意義,最後終於樹立自己的典範,完整的走完這一趟,現在我已有公司的實質決定權。

從青少年踏入這個領域,青春時期想要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,到走上父母的後塵,然後走出擁有自己風格與特色的道路,前後將近十五年。真正開始工作到現在也用了大約十年的時間。我想從中不難看出接班計畫的必要,以及所需要經歷的時間。或許有機會可以再來說明好的接班計畫要怎麼設計。

畢竟更多是木已成舟,已經回到事業體當中的子女。

不少人帶著雄心壯志回到家族企業,卻發現所有事情都要從頭開始,過程中消耗了不少熱情,因為他們發現這一趟旅程雖然最後會以自己為主角,但過程實在太長,早就沒有鬥志。

而要獲得實權,更是難上加難,父母雖然有意讓子女接班,但還不是時候,這些接班人發現自己想要有所作為的心情慢慢消耗殆盡,原本期望能夠發揮影響力,但到最後卻連給個建議都不被接納。最讓子女痛心的不是到底會不會接班,而是抱持著想要做的更多的心情,卻沒有機會好好嶄露頭角,眼睜睜看著自己越來越無所謂。

想要付出想要做的更多的心情並不是理所當然,而是一種情感凝聚與在乎的表現,會有這種心情一方面也是想讓父母知道,我跟你一樣在乎公司,因為這是你的一部分。但我碰到不少接班人到最後自己去找了一個能找到成就感的領域,不然就是百無聊賴,一切就只是耗著。

作為一個二代,我認為繼承一個企業,一家公司需要相當的時間,父母需要放手的時間,子女則需要獨當一面的時間。這時間無法被省下,所以焦點就轉變成:如何真正具備父母認可的實力。從我的角度來說大概唯有透過學習才能縮短這個時程,我在學習上用盡了全力。另一方面,父母得想方設法維持子女的鬥志與企圖心,不因年紀而認為不能再有所作為,或是對於自己沒有影響力而感到心灰意冷,他們需要一個能夠看見自己作為的領域,一個被充分授權的空間。

從這方面來看,讓子女繼承公司,或許比起經營事業來說更需要策略或謀略,畢竟這是動輒十幾年的大事,以及兩代人的一輩子。